2020年11月21日,东乡、宕昌、通渭、镇原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省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陇原大地撕下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2020年以来,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牢牢盯住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督促全省各级各部门把责任扛起来,把政策执行好,把措施落到位,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压实责任,严查突出问题
2020年3月初,有群众向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纪委举报:老庄村北头组有贫困户借邻居家的羊通过到户产业奖补验收,套取补助资金2万元。
镇纪委随即成立核查组,经走访群众、查阅资料后发现,该举报问题属实。面对证据,这户人家如实交代了虚报养羊套取国家扶贫项目补助资金的经过。
4月,太平镇和老庄村5名干部因不负责任、弄虚作假被追责。
“对扶贫不力干部‘打板子’,是警示更是鞭策。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基层干部如果不尽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不仅坑害贫困群众,而且浪费国家资源,贻误脱贫战机。”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邓海涛说。
责任,通过有力的监督压实。围绕决战决胜,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做到脱贫攻坚硬仗在哪里,查责任抓落实就跟进到哪里。
甘南州碌曲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资料图片)
针对定西市通渭县碧玉镇信访量大、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的实际,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现场“坐诊”,指导市县开展专项整治,面对面讲政策,心贴心化纠纷,实打实解难题,解决信访问题218个。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总督导行动,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6251个,督促全面整改,补齐短板弱项。
省纪委监委把通渭等8个未摘帽县监督直接抓在手上,既督又战,压担子、教方法,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对省直成员单位明确责任,传压力、抓调度,进一步落细落实“专抓”要求。
控辍保学、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对“两不愁三保障”重点任务的专项监督,督促教育、卫健、住建、水利等部门履行行业职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实现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清零达标。
兰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对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自来水工程完工后,一直未正式通水运行的问题进行核查,发现先后两任村支书苗世伟、王维章失职失责的问题。两人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村民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宁县平子镇财政所原惠农会计郭云龙贪污侵占惠农资金9万多元,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玉门市黄闸湾乡原乡长张维明套取挪用扶贫资金900多万元,受到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司法;宕昌县庞家乡庞家村原党支部书记冉平哇私自截留村民低保金及其他补助资金4万多元据为己有,被开除党籍……一手抓监督,一手抓办案。甘肃纪检监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强化不敢的震慑,坚决防止最后一年“捞一把”,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2020年4月,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步起底2017年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重点梳理涉及党政四大班子、部门一把手,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敷衍了结,已办结但群众仍反复举报、多头举报等“三类问题线索”1413件,省纪委监委逐条审核研判,选定100件扶贫领域重点问题线索,启动“直查直核直督攻坚行动”,带动各级加大办案力度。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956件,处理6095人,移送司法99人。
推进整改,提升脱贫成色
“我家娃考上了大学,由于学费一时半会儿凑不齐,就想去银行贷款,结果银行说我名下有一笔贷款还没有还清,属于失信人员,可我从来没贷过款啊……”
2020年3月,定西市纪委监委对通渭县平襄镇四联村时任党支部书记袁福定利用他人身份证骗取国家扶贫贷款等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并派专人深入通渭县督促核查。
这是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向定西反馈的问题之一。通渭县纪委监委很快查实,袁福定骗取29户村民及亲戚朋友的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以其名义贷款30万元用于盈利性经营活动。袁福定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
金昌纪检监察干部在永昌县焦家庄镇梅家寺村就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孙永红 摄)
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关系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针对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省区《指导意见》和调研督导指出问题,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脱贫攻坚专项整改实施方案,列出46项监督整改任务清单,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严格审验销号。
“省纪委监委综合运用日常监督、飞行检查、回头看、内部督察、‘四不两直’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先后开展点对点检查31次,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126个,约谈435人次。”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李勤介绍,在选择24个重点县区开展内部督察的同时,督促深度贫困县27名挂职干部,专司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推动整改各类问题。
针对岷县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动监督,逐级约谈传责改,派员蹲点盯着改,约谈150余人,问责10人,督促整改各类问题近600个。
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临近收官之际,省纪委监委组织13市州开展“互不碰头”式交叉检查,查漏补缺,推动整改,走实“最后一米”。据了解,此次交叉检查共督促整改具体问题365个。
在省纪委监委带动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积极行动,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监督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到位。
定西市纪委监委采取“半月一调度、半月一跟进”机制,逐项跟进督促,推动按期销号。约谈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的相关责任人281人次,问责整改不力、失职失责29人,倒逼集中精力彻底整改。
陇南市对142个未脱贫村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交叉式暗访监督,督促整改突出问题362个,同时加强到户产业扶贫政策落实监督,抽查复核资金17.69亿元,推动解决问题206个。
甘南州纪委监委派出8个督查小分队,直插一线,走村入户,监督检查,确保问题全面清零、整改见底见效。他们走访群众746户,发现各类问题625个、问题线索47个,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7份,并成立专案组对发现问题线索直查直办。
对症下药,强化源头治理
“对着呢!没问题!”1月27日中午,定西市陇西县菜子镇二十铺村村民冯产生从城里买东西回到家,拿出手机点了几下,看到自己的“资金发放明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2020年12月24日发放,金额119.69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20年9月18日发放,228.87元……每笔钱都清楚明了,他兴奋地说:“平时村里给谁发了补贴,发了多少,在平台上都能查得到,非常方便,就像每个人手里握着一个监督的摄像头。”
冯产生用手机查询的平台就是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它将发放给群众的扶贫资金在互联网上逐笔公示,而且还能开通信息推送服务,随时随地接收“发钱”信息。
陇西县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推广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信息监督平台。(资料图片)
“我们打破原来职能部门数据‘信息孤岛’,实现到人到户资金网上公示查询、后台数据对比分析的全程动态监管。平台的运行提升了职能部门管理质效,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发现问题线索。”省纪委监委信息技术管理室主任陈志鹏说。
这一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让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晒在网上,汇聚了17个部门、146类扶贫(民生)资金、39208个扶贫(民生)项目,打通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各个层级,目前已录入4亿多条资金信息,覆盖2300余万人,涉及资金2550亿元,平台总访问量达1.7亿多人次。
西和县洛峪镇纪委书记马腾说:“扶贫资金公开透明,大大减少了权力寻租空间,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2020年,按照省纪委四次全会的部署,省纪委监委紧盯惠民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作用,监督和查处政策落实不力、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
据了解,该平台运行一年多来,接受群众投诉举报3.1万条,13171人主动说明问题,809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追缴资金5427万元。
“脱贫攻坚越是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监督越不能松劲懈怠。要做到资金投入到哪里、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要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同类问题改而复生、反复发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昌林多次强调。
2020年,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同时,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这个点”,下力气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省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在清卡106万张、清退和上缴资金1.1亿元、处理1612人、处分604人基础上,进一步督促修订资金管理制度办法6项,下发规范性文件11份,建成“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巩固深化治理成效。
针对基层微腐败易发多发问题,省纪委监委印发加强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制定乡村小微权力清单,编制运行流程图,强化公示公开,构建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监督体系,防范化解乡村“微腐败”。
玉门镇东渠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雄说:“以前收水费不公开,大家就会怀疑村干部有猫腻,我们在‘微平台’公示后,谁家用多少方水,什么时候交了多少钱,都清清楚楚,大家的疑虑消除了,对我们也信任了。”
构筑“不敢腐”的堤坝,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更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省纪委监委筛选扶贫领域7类易发作风问题、8类突出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拍摄2部警示教育片,组织全省观看1400多场次,并深入剖析扶贫领域村干部类案,50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接受“精准滴灌式”警示教育。一年来,全省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359批次2279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施教治本效应不断彰显。(甘肃纪检监察网报道组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