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清风文苑 >> 正文

石鼓端坐静无声

发布时间:2024-11-01 09:20:5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分享到

行走乡间,经常见到石鼓在古厝里端坐着,因为它的沉重和稳固,总是随主人安居一隅,不曾挪移。鼓在民间有辟邪镇宅和保平安之意,被奉为吉祥信物。我们在古厝建筑中,能见到一面面“鼓”,如,垫在木柱下的鼓状柱础,安放在古厝大门石墩之上的抱鼓石,摆设在厅堂天井边供人休憩的石鼓,等等。这些民间常见的石鼓有着哪些意蕴呢?

北京孔庙大成门内,东西两侧石基上陈设着十只石鼓。这些石鼓上的石鼓文,最早刻于西周。李斯为秦始皇所写泰山、琅琊等纪功碑,有的掉在水中,有的毁于野火。但镌刻在石鼓上的史料,却安然无恙保留至今。金石学家把这些石鼓文奉为“石刻之祖”。

苏东坡写了一首《石鼓歌》,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情景:“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可见,石鼓逃过一劫,有幸保存了下来。历经朝代更替,石鼓又遇到宋徽宗这位喜好古诗文的皇帝,把它们从陕西凤翔移至汴梁,置于保和殿稽古阁中收藏。后来金入侵宋,将包括石鼓在内的大量文物掠走……到了清乾隆年间,石鼓受到乾隆的重视。在乾隆八十岁寿辰之际,朝廷复制此鼓,分别放于北京孔庙和河北承德外八庙。原石鼓收入宫中。

为乾隆祝寿而复制的石鼓已变了样,真有点像鼓了。它原来又是什么样子?元代学者虞集说:“略似鼓耳,不尽如鼓也。”明《帝京景物略》:“高二尺,广径一尺有奇。”可见高大于直径,并不像鼓,民间俗称为“石桶”。原来的文字刻在四周的壁上,而乾隆石鼓把文字刻在鼓面上。

在武夷山民间,古代用来祝寿的最沉重的礼物,恐怕就是石鼓了。至今还有不少石鼓遗存于古村落的古厝中。能得到石鼓作为寿礼,必是家族中德高望重之人。人伦礼序,长者为尊,一对石鼓分列厅堂之上,高寿者福贵满堂,椿萱并茂,声名流芳,坐此石鼓上,悠闲自在,或含饴弄孙,或摇扇听风,其乐融融。民间作为祝寿礼物的石鼓雕工精细,大都雕有如意纹等。沉稳的石鼓,安然静坐于民居中,既增加了生活情趣,又起到了美化居所的作用。

鼓,作为战场上的助威神器,奏响进军号令,护送凯旋捷报,人们无不崇拜它的气宇轩昂。石鼓,同样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在民间影响深远。人们借助石鼓的“神威”来辟邪,借助石鼓的稳重来镇宅。随着岁月远逝,许多沉寂在民间的石鼓,端坐乡间古厝悄无声息,伴着岁月的更替。如今,我们在乡村总会发现不同时代的石鼓。石鼓像古厝厅堂上的君子,宁静、古朴。(邹全荣)